【摘要】企业的薪酬制度与市场工资水平有着紧密联系,也是企业制定薪酬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准确了解员工工资水平的构成、与成本构成之间的关系等,并从实际工作中寻找到合理的薪酬方法。本文就“人力资源员工工资成本分析报告”为研究课题,阐述了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对人力资源工资成本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9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选取样本公司具有代表性、较强及代表性较好等特点。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企业所具有的典型指标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0家企业近三年来年度人力成本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各指标变动原因及趋势进行了研判。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样本企业人力成本构成进行了分析。样本公司所具有的典型指标如表1所示。在所有被调查变量中均为数值范围的均值,对其进行平均得出该指标平均值 x (%)。数据表明,样本公司工资成本在各指标中所占比例均较小,变动幅度较小。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年度10家样本公司年人均员工工资约为10000元以上且年度人均产值较高。近三年人力资源要素的工资成本总水平呈下降趋势。各年度平均值为:2014年为2893.69万元/人;2015年为2893.08万元/人;2014年为2888.89万元/人。在所有的统计指标中,企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6.5%。虽然该数据低于上年,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因此综合数据表明:人力资源成本与公司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成本构成角度对每项费用及其变动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抽取了9家企业进行了调研问卷和现场问卷两种形式。

二、分析与研判

从统计数据看,尽管不同企业之间的人力成本增长趋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两个基本趋势”:一是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对人力成本产生影响,二是企业在人工成本方面进行了管理,包括成本控制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在劳动力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关键因素可忽视。这些关键因素包括工人薪酬、社保等基本经费支出增加、人力资源总量缺乏、员工人数减少等。而我国正是以实际行动在贯彻落实《劳动法》,使薪酬制度逐渐得到完善的重要时期。国家统计局曾于2006年12月10日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下简称工资制度)。而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劳动报酬支付比例,这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长期存在的事实。

三、政策建议

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劳动力缺乏的条件下,劳动力价格取决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就业市场价格必然下降,从而导致就业能力下降。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劳动力价格。例如:降低招聘门槛,实行非接触式用工模式等。通过对生产岗位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工资结构的方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两种类型。刚性需求主要包括工资水平,基本生活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工人。刚性需求主要包括就业机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职业培训需求。柔性需求主要指劳动者在有选择地进行工作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中断劳动。当前可采用的办法有:提高薪资待遇;改进工作条件;制定适应未来技术发展而又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文化设施或娱乐设施的使用条件等;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这就要求建立良好的福利待遇制度,使员工可以得到足够的收入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从而使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创造者:充分体现出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合理报酬而不是低于劳动者正常待遇的原则,实现这些劳动者能够在工资水平不受外部价格变化影响而提高工资、提供良好工作条件下仍然获得报酬。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待遇等人力资源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工时工资收入水平以及与所从事岗位的劳动价值相关因素。可以合理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人均 GDP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