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工作中的工时成本是指公司所有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总和,即根据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每一位员工在该岗位上从事的相应的生产活动。其计算方法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规定计算。工时计算包含工时制和非工时制两种。非工时由每一位员工完成所需工作时间乘以总工作量或工作绩效确定,即按照实际完成作业任务来计算。而工资则是以职工所享受福利待遇来确定,如发放的提成等。

一、工时成本计算

工时成本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计算步骤及方法很多,一般分为企业总成本(人工、原材料等)和企业人工成本计算两部分。总成本指除工资之外的全部成本。企业总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人力资源工时成本包括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及各种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员工福利等,也包括员工实际完成一次所需服务时间(通常按照实际工作时间)。如工资=平均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计算方式

工时成本中的岗位工时,可分为固定工时制和预约工时制。固定工时制是指:根据用人单位的规定,员工必须按劳动定额完成工作任务,在其合理的工时内完成工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安排员工在工作日(法定休息日)和休息日以外的工作日内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而不是加班。根据劳动者从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区分为定时和计件工时两种,定时工作制。其中定时工作制是指以定时定量为主要形式;定点定人或定时定温;定质量定量;定时定量完成劳动任务;按工作量计酬;休息时间等项目计酬。按照规定标准支付报酬;加班加点;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正常工资。在法定休息或国务院规定的医疗期内;在标准支付日、周、季、月等法定假日以及依法进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期间。用人单位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集中生产经营的,经依法确定上述劳动定额的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安排劳动者在校劳动。实行全日制劳动工作制(含夜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定额管理的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对不能实行工作制且需要避开法定休假日或者依法支付工资休假期间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休息;但是为了支持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应当顺延支付天数。

三、工时制工时的分类:

1、标准工时:工作时间每天的标准工作时间为12小时,每周工作五天,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除外。2、调整工时: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协商一致可以调整其工作时间表,实行弹性工作制的情况下,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3、综合计算工时:按职工日平均工资与每周的平均连续工作不少于二十四小时来计算。实行标准工时制的每月不低于20小时,综合计算期限为12个月,每天不超过16小时;实行机动灵活工制度的工资待遇应高于一般工人的平均工资。

四、结论:

目前国内的工时成本计算主要以工时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到不同的生产经营成本来计算工时成本。所以工时成本在我们公司内部的工时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综合工时与小时制:综合为一个周期,不同生产环节的员工每天需消耗一定时间。具体以实际完成作业任务量来确定。在计算员工工时时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通常会通过一个时期来对员工个人和公司综合情况进行考量。3、双休:双休日、节假日等休息方式为员工提供加班费或者福利待遇。4、工薪小时制:该项目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有特殊情况(如加班等)会调整时间;因非用人单位原因导致人员无法完成所规定的业务时计工日就被视为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