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分拆计税
将工程设计(6%)、施工(9%)、材料采购(13%)分别签订合同,避免混合业务从高适用13%税率。例如某项目总价1亿元,拆分后可节省税额约400万元。
2. 甲供工程选择简易计税
对甲方提供主材的项目,采用3%简易计税而非9%一般计税。当可抵扣进项<合同价6%时,简易计税更优。某案例显示此举节税比例达66%。
3. 清包工模式应用
劳务分包选择3%简易计税,相比工资表列支人工费(不可抵扣),每100万元劳务费可多抵5.8万元进项。
1. 供应商筛选
优先与一般纳税人合作获取13%专票,替代小规模纳税人3%发票。某企业通过更换供应商,进项抵扣额提升30%。
2. 园区税收返还
在税收洼地设立新公司,增值税地方留存50%部分可获得70%-90%返还。例如缴税1000万元,最高可返450万元。
1. 简易计税适用范围
EPC项目中的设备安装、土建工程可分别适用3%和9%税率。
2. 税收优惠申报
绿色建筑、科技研发项目可叠加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综合税负降低15%-20%。
1. 四流合一管理
确保合同、资金、发票、物流一致,某企业因虚开发票被追缴税款并处罚金超千万元。
2. 跨地区项目备案
异地施工需预缴2%-3%税款,未及时办理将面临滞纳金。
> 典型案例对比:某总包方通过"合同分拆+劳务分包+园区注册"组合策略,使综合税负从8.7%降至5.2%,年节税超2000万元^[2][4][5]^。建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链特点,优先实施可操作性强的进项优化方案,再逐步推进结构性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