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智能体领域已形成覆盖核心技术层、垂直应用场景及算力支撑的完整产业链,以下为上市公司全景解析:
一、核心技术层:智能体底层架构与平台
1. 科大讯飞(002230)
依托星火认知大模型(参数规模1.5万亿)和羚机工业智能体,覆盖教育、医疗场景,辅助诊断准确率达91.3%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18.7%,教育智能体营收同比增长67%
2. 拓尔思(300229)
构建数智智能体平台,整合NLP与知识图谱技术,政务场景市占率37%
金融舆情大模型实时监测5000+信源,中信证券智能研报系统生成效率提升5倍
3. 云从科技(688327)
开发从容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智慧城市治理智能体试点响应速度提升40%
提供300+行业预训练模板,缩短开发周期70%
二、垂直应用领域:场景化解决方案
1. 金融科技
同花顺(300033):i问财投资助手支持自然语言选股,覆盖4000+量化因子
金财互联(002530):财税智能体业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66.95%
2. 工业制造
鼎捷软件:与微软合作开发制造业智能体“娜娜帮我”,良品率提升15%
均普智能(688306):推出工业大模型应用“AI专家”,优化PLC编程流程
3. 医疗健康
卫宁健康:医疗智能体实现病历分析-诊断闭环,三甲医院渗透率35%
迈瑞医疗(300760):与腾讯联合发布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
4. 数字营销
浙文互联:打造“好奇系列”AI Agents矩阵,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332.45%
值得买(300785):AI智能体技术提升内容推荐个性化水平
三、算力基础设施:AI智能体底层支撑
1. 寒武纪(688256)
MLU590芯片算力密度提升300%,支撑本地化推理,2024年净利润增152%
2. 浪潮信息(000977)
全球AI服务器市占率28%,训练集群交付速度提升50%
获国家超算中心20亿元订单
3. 中科曙光(603019)
液冷技术覆盖30%数据中心需求,气象高端计算市占率52%
四、市场格局与趋势
技术融合加速:AI智能体与行业Know-How深度结合,如医疗诊断、工业质检等高价值场景
国产替代深化:寒武纪、中科曙光等企业在芯片与算力领域突破,逐步替代国际厂商
政策驱动明确:“东数西算”工程推动算力网络建设,政务、金融领域订单占比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