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拆业务模块:将工程设计(6%)、施工(9%)、材料采购(13%)分别签订合同,避免混合业务从高计税。例如总承包项目拆分后,采购环节单独适用13%税率,可减少整体税基。
2. 甲供材策略调整:与发包方协商采用甲供工程模式,满足条件时适用3%简易计税,或通过测算进项平衡点(进项占合同额6%时税负持平)选择最优计税方式。
1. 供应商优化: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确保取得足额专票;对小规模供应商要求代开3%专票,减少进项缺口。
2. 采购流程规范:建立发票索要制度,杜绝无票支出,尤其针对建材零星采购和劳务分包环节。
3. 业务真实性筹划:通过税收洼地设立个体户分包劳务或运输业务,享受0.5%-1%个税核定,降低综合税负至2%左右。
1. 园区返税政策:在优惠地区设立子公司承接高增值业务,可获得增值税留存部分(50%)70%-90%的财政返还,实际税负可降至5.5%-6.5%。
2. 简易计税适用:对老项目、清包工等符合条件业务,主动选择3%简易计税,避免进项不足导致的税负攀升。
1. 农民工工资处理: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或个体户代发工资,转化无票支出为合规成本。
2. 跨区域项目协调:预缴税款时合理利用差额计税政策,减少资金占用。
所有筹划需确保业务真实性,避免虚开发票风险;甲供材合同需明确约定权责,拆分业务需符合独立交易原则^[3][6][7]^。建议结合企业实际测算不同方案税负,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