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案例

一、利用合同条款调整进项抵扣

1. 培训服务合同优化

某企业支付外部专家培训费6万元及机票4500元,因专家非本企业员工,机票费用无法抵扣。通过修改合同条款,将交通费并入培训总价(合计6.45万元),取得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抵扣。

关键点:根据财税2019年39号公告,只有本单位员工或劳务派遣人员的差旅费可抵扣。

2. 租金与物业费拆分

企业出租商铺时,若合同未明确租金与物业费比例,可能面临从高税率计税风险。通过分别签订租赁合同和物业服务合同,物业费适用6%税率(原租金可能适用9%或13%)。

二、阶段性税收优惠的合规运用

  • 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税政策
  • 某企业在2022年免税期内购进汽油和车辆(进项税合计115.18万元),免税期结束后勾选抵扣。税务机关认为免税期进项不得抵扣,企业则援引2019年45号公告(取消抵扣期限)争议。最终需注意政策衔接:免税项目对应进项需转出。

    三、纳税人身份选择

  • 小规模纳税人转换
  • 某物流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原为一般纳税人缴税60万元。通过拆分业务或控制规模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可节税30万元(需权衡客户专票需求)。

    四、资产重组免税筹划

  • 不动产转移优化
  • 物流企业转行时,直接出售账面净值3000万元、公允价值6000万元的不动产需缴高额增值税。通过资产重组方式(如股权转让或合并分立),可适用免税政策。

    风险提示

    1. 政策时效性:如利用2022年公共交通运输免税政策时,需严格区分免税期与非免税期进项。

    2. 稽查重点:虚构业务拆分(如“阴阳合同”)可能被认定为偷税。

    如需具体行业方案(如物流、电商等),可进一步结合业务模式细化。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