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上市公司在AI应用领域的布局已形成多维度产业生态,通过核心技术研发、垂直场景渗透及算力基建升级,推动智能应用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下是主要领域及相关企业动态:
一、核心技术层:大模型与通用技术突破
1. 科大讯飞
在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保持领先,2024年新增7.4亿元研发投入用于大模型研发及商业化落地。
工业声纹检测技术准确率达99.7%,应用于宝钢生产线后故障率下降67%。
2. 拓尔思
推出“拓天大模型”,覆盖媒体、金融、政务场景,通过AI驱动数据智能处理能力提升。
3. 昆仑万维
布局AI通用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成为技术应用先行者。
二、垂直应用领域:场景化赋能加速
医疗健康
微创机器人: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占率超60%,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17%。
联影医疗:AI影像诊断设备肺结节识别准确率99.2%,北美市场收入占比升至22%。
金融科技
东方财富:AI基金经理组合跑赢沪深300指数27个百分点,2025Q1基金销售规模突破9000亿元。
恒生电子:接入DeepSeek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投顾与风控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
拓斯达:为比亚迪定制新能源车底盘产线,效率提升4倍,2024年净利润增长315%。
用友网络:通过AI技术升级企业服务软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文娱消费
芒果超媒:虚拟偶像“小漾”单场直播带货破2亿元,推动虚拟人经济爆发。
三、算力与基础设施:支撑AI规模化落地
中科曙光:提供高性能计算与AI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多行业智能化转型。
澜起科技:探索AI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优化数据处理效率。
海康威视:推出观澜大模型,应用于金融、工业、电力等场景的智能安防系统。
四、产业升级趋势
研发投入激增:2024年A股3713家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较2023年翻倍,AI成为核心投入方向。
商业化进程提速:AI产业链上游企业净利润增速领先,51家核心企业中29家实现盈利。
政策与市场共振:国家新质生产力政策聚焦AI领域,预计2035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达1.73万亿元。
这些布局显示,AI技术正从单一工具演变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