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选一般纳税人供应商
优先选择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确保进项税额充分抵扣。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时需权衡价格优势与无法抵扣的隐性成本^[1][3][7]^。
2. 规范发票管理
加强采购环节的发票索要意识,避免无票支出导致税负增加,同时建立供应商开票信用评估机制。
1. 利用行业/地区优惠
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行业适用即征即退政策(如资源综合利用)。
2. 拆分业务适用低税率
对混合销售业务分开核算,避免从高计税。例如:房屋销售拆分毛坯房(9%)与装修(6%)合同。
1. 测算临界点
当企业毛利率低于18.7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更轻;反之小规模纳税人更优。需结合未来业务增长综合判断。
2. 小规模转一般纳税人
若进项票充足且销项规模大,转为一般纳税人可通过抵扣降低实际税负。
1. 延迟纳税义务时间
通过调整合同收款条款或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递延纳税时点以改善现金流。
2. 控制增值率
土地增值税中,普通住宅增值率控制在20%以内可免征;其他项目可通过成本分摊降低增值额。
1. 避免虚开发票
确保发票与实际业务一致,严禁通过非法手段“虚构”进项。
2. 动态调整方案
定期评估政策变化(如税率调整)及企业经营数据,及时优化筹划策略。
> 注:具体方案需结合企业行业特性、规模及地方政策定制,建议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