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入与成本费用优化
1. 收入确认调整
通过分期收款、委托销售等方式延迟收入确认时间,实现递延纳税。
避免提前或虚增收入,严格按会计准则确认收入以减少应税所得额。
2. 成本费用扣除

选择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后进先出法在通胀时增加成本)或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减少当期利润。
确保费用凭证合法,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二、组织形式与纳税人身份筹划
企业类型选择: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仅计个人所得税;法人企业需缴企业所得税,但可通过分公司拆分利润享受小微企业优惠税率(如20%)。
业务拆分:通过设立多家分公司分摊应纳税所得额,降低整体税负。
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
区域与行业优惠:如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收入减计10%)等。
政策叠加:结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等政策综合降低税负。
四、特殊交易与财务安排
1. 租赁筹划:关联企业间通过租赁转移利润至低税率主体。
2. 盈亏抵补:用历史亏损抵减未来盈利,减少应纳税额。

3. 筹资优化:优先选择企业内部集资或关联方拆借,税负低于外部贷款。
五、时间性差异管理
推迟收入确认或提前费用确认,利用税款递延效应。
案例参考
遗产税筹划:直接遗赠孙子比经儿子传递节省250万元。
小微企业拆分:甲公司通过两家分公司将270万所得拆分为90万/家,节税8.5万元。
以上方法均需在合法范围内操作,避免偷漏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