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某企业通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企业所得税率从25%降至15%,并叠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节税429万元。
2. 区域性税收优惠
企业通过将部分业务转移至税收洼地(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地方性减免政策,降低整体税负。
1. 加速折旧法
制造业企业采用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前期多提折旧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实现递延纳税。
2. 存货计价优化
在物价上涨时选择先进先出法(FIFO)降低当期利润,或采用加权平均法平滑税负波动。
1. 拆分业务至小规模纳税人
某运输公司违规拆分收入至多家个体工商户,试图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但被稽查追缴税款并处罚款(反例警示)。
2. 子公司与分公司选择
跨地区经营企业通过子公司独立纳税,利用不同地区税率差异节税。
3. 关联交易定价
跨国公司通过合理转移定价,将利润分配至低税率地区子公司。
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归集研发费用并加计100%扣除,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利润再投资
将利润用于符合条件的再投资项目,享受递延纳税或免税待遇。
需注意违规筹划风险,如虚假拆分收入、隐匿利润等行为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及罚款(如案例中三家企业的处罚结果)。合法筹划应基于真实业务与税法允许的框架。
如需具体行业案例(如房地产、科技企业),可进一步结合业务场景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