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一、行业普遍痛点

1. 人工成本占比高(20%-40%)

  • 劳务派遣、临时工工资难以取得合规发票,导致无法抵扣。
  • 农民工工资通过个人账户发放,存在税务风险。
  • 2. 材料采购进项缺失

  • 砂石、五金等从个体户采购,供应商不愿开票或仅开普票。
  • 商品混凝土适用3%简易征收,与建筑业9%销项税率差达6%。
  • 3. 分包与异地施工问题

  • 层层转包导致发票链条断裂,预缴税款时本地材料票难抵扣。
  • 跨区域经营企业因项目信息不完整易产生申报错误。
  • 二、典型筹划案例

    案例1:小规模纳税人拆分

  • 背景:某建筑企业年销售额480万元,进项票不足。
  • 方案:拆分为2家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240万),享受:
  • 增值税1%征收率(2025年延续政策);
  • 季度销售额≤30万免征增值税。
  • 效果:综合税负从9%降至1%-3%,附加税同步减半。
  • 案例2:清包工/甲供工程选择简易计税

  • 背景:装修公司年收入3000万,进项仅50万。
  • 方案:独立核算清包工业务,选择3%简易计税。
  • 效果:增值税从222.73万降至87.38万,节税135.35万。
  • 案例3:个体户核定征收

  • 背景:企业缺材料成本票,利润虚高。
  • 方案:在税收洼地设立个体户承接分包业务,享受:
  • 个税核定0.5%-2.1%;
  • 增值税1%+附加税0.06%。
  • 效果:综合税负仅2.56%-3.16%,较25%企业所得税大幅降低。
  • 三、其他合规筹划方向

    1. 优化采购链条

  • 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可开13%材料票);
  • 散户采购要求税务代开3%专票(季度≤30万免税)。
  • 2.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跨区域经营企业可通过分支机构分摊收入,降低单地税负;
  • 与长期合作供应商协商含税价+专票条款。
  • 3. 自然人代开解决零星支出

  • 在税收园区代开材料费、运输费发票,综合税负2.5%。
  • 四、风险提示

  • 避免虚开发票或过度拆分,需确保业务真实性;
  • 简易计税与一般计税需分项目核算,否则无法切换。
  •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建筑企业税收筹划需结合业务模式、供应商管理及政策应用,从源头控制成本并合法降负^[1][6][8]^。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