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红利利用
1. 研发优惠:
自主研发新药可享受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成本200%摊销。
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企业所得税税率,西部企业还可叠加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2. 增值税优惠:

销售自产生物制品可选择按3%简易计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注意职工医院使用自产设备视同销售的规定。
3. 广宣费扣除:
2025年底前,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销售收入30%以内可税前扣除,超限部分可结转。
二、业务流程合规优化
1. 发票与交易匹配:
推广服务发票需明确标注具体内容(如“学术会议服务费”),避免模糊表述引发稽查风险。
2. 费用列支规范:

区分业务招待与员工福利,保留完整审批凭证;市场推广费用需细化用途(如场地费、专家劳务费)。
三、架构与投资策略
1. 组织形式选择:
通过关联企业分摊广宣费或设立研发子公司,合理利用税收洼地政策。
2. 融资租赁应用:
设备采购采用融资租赁,租金利息税前扣除并计提折旧降低税基。
四、风险防控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需严格按国家定价收费,否则丧失免税资格;非医疗服务收入(如租赁、培训)需单独申报。
定期开展税务审计,确保业务真实性佐证材料(如会议签到、资金流水)完整可追溯。
五、动态管理
关注政策时效性(如2025年到期的广宣费扣除政策),及时调整筹划方案。
通过以上多维度筹划,医药企业可在合规前提下实现税负优化,同时需避免虚开发票、虚构业务等红线风险^[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