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导向型筹划
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关注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环保产业等专项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区域性税收返还(如西部大开发政策)等^[1][3][6]^。
结合行业特点申请资质认定,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所得税税率。
2. 选择纳税人身份

根据企业规模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身份,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可降低税负。
二、财务与会计策略
3. 优化固定资产折旧
采用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前抵减利润,递延纳税。
4.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
通过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调节成本,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5. 合理列支成本费用
确保工资、广告费等合规凭证充分,最大化税前扣除。
三、经营结构调整
6. 业务拆分与税率分离
拆分混合销售业务(如销售+安装),分别适用不同税率避免从高计征。
7. 供应链与跨地区布局
在税收洼地设立分支机构或调整采购路径,利用地区税收差异。
四、融资与资本运作
8. 债务筹资与利息扣除

适度增加负债比例,利息支出可税前扣除,降低所得税税基。
9. 融资租赁替代购置
租金利息税前扣除,租赁资产折旧进一步减少税基。
五、国际与特殊税种筹划
10. 转让定价与国际贸易
通过关联企业间合理定价转移利润,或利用关税优惠降低跨境税负。
11. 个人所得税协同筹划
优化员工薪酬结构(如股权激励),利用个税优惠政策间接降低企业成本。
六、风险控制与合规
12. 加强税企沟通
主动对接税务机关,及时获取政策解读与风险提示(如句容税务局的“一户一档”服务)。
13. 专业机构协作
委托税务师事务所设计合规方案,避免触及避税红线。
> 提示:税收筹划需以业务真实性为前提,避免滥用政策导致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