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劳动关系与责任主体
1. 用工模式界定
若存在直接雇佣关系(如签订劳动合同),企业需依法缴纳工伤保险;
通过平台用工的,需明确平台是否承担雇主责任(如早期外卖平台模式)或通过外包转移责任(如现行美团模式);
劳务派遣场景下,工伤责任由派遣单位承担。
2. 合同规范

用工方需在协议中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及风险责任划分,避免模糊条款;
灵活就业者可通过“南昌社保卡”App等完成用工备案,实现参保登记与线上报案。
二、工伤保险覆盖与补充机制
1. 强制参保
企业应为建立劳动关系的灵活用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未参保的需自行承担赔付责任;
部分地区(如江西省)已出台政策允许灵活就业者单独参加工伤保险。
2. 商业保险补充
企业可通过购买雇主责任险、商业意外险等分散风险;
平台可建立风险基金,用于工伤应急赔付。
三、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
1. 事前预防

加强安全培训,降低工伤事故率;
采用动态费率调整模型,优化保险成本。
2. 事后响应
发生工伤后需及时申请认定,配合调查并垫付医疗费用;
通过线上平台(如南昌补充工伤保险系统)实现快速报案与理赔。
四、政策与合规管理
关注地方政策(如江西省《办法》),确保用工合规;
避免通过“社保补贴”替代参保,此类约定无效且违法。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性降低灵活用工中的工伤风险,平衡企业成本与劳动者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