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灵活用工模式的普及,相关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下是企业必须注意的关键点和避坑建议:
1. 从属关系是判定关键:即使合同名为"劳务协议",只要员工接受考勤、服从管理且工作内容属于公司业务,法院仍可能认定为劳动关系
2. 规律性用工风险:固定安排工作时间(如每周3天)会被认定为"全职"性质,需补缴社保并支付赔偿
3. 退休返聘陷阱:返聘退休人员若未领取养老金且接受公司管理,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1. 必须书面明确性质:
2.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选择灵活用工平台时需重点核查:
1. 资质验证:
2. 业务流程合规:
3. 资金安全:
1. 社保缴纳:无论用工形式,都应依法缴纳工伤保险以分散风险
2. 考勤管理:对非全日制劳动者做好工作时间记录,避免超时被认定为全日制
3. 证据保存:妥善保存签约协议、任务记录、考勤凭证等资料
4. 税务处理:准确判断用工人员纳税身份,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1. 劳动关系误判:最高可能面临30万赔偿+社保追缴
2. 实习生伤害:协议免责条款无效,企业需全额赔偿(案例:15万元)
3. 税务违规:虚开发票可能导致税务机关严厉处罚
建议企业根据岗位性质选择合适合同类型:核心岗位务必签劳动合同,临时性、项目制岗位可考虑劳务合同。同时定期审查用工合规性,避免因小失大。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