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合同新规:个人签约必看指南

一、合同类型与适用场景

1. 新型用工关系

  • 与平台签订个人承揽协议/合作协议(非劳动合同),适用于临时性、项目制工作
  • 退休返聘人员需签劳务合同,但未领养老金+接受管理的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 非全日制用工:每日≤4小时/周≤24小时,可口头协议或签临时协议
  • 2. 风险红线

  • 实际接受考勤/管理的,即使签劳务协议也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需赔社保+赔偿金)
  • 外包≠免责:未转移实际管理权时,企业仍需承担工伤赔偿
  • 二、签约必备条款

    1. 核心条款清单

  • 服务内容与标准(避免模糊描述)
  • 报酬支付方式(按小时/项目结算,明确支付时间)
  • 保密与竞业限制(需合理约定范围)
  • 违约责任(明确赔偿标准)
  • 2. 电子签约要点

  • 确认平台资质,检查电子签名合法性(需含身份验证+时间戳)
  • 保存签约全过程记录(短信验证、生物识别等日志)
  • 三、维权与风险规避

    1. 劳动者注意事项

  • 拒绝"阴阳合同":实际工作内容需与协议一致
  • 保留考勤记录、工作指令等证据(争议时用于证明劳动关系)
  • 2. 企业合规建议

  • 核心岗位必须签劳动合同,灵活用工仅限临时性岗位
  • 通过商业保险补充新型用工关系保障
  • > 近期判例警示:昆明某企业因混淆劳务/劳动合同被判赔30万+补缴社保,类似案件在陕西、甘肃等多地发生。建议签约前通过人社部官网查询标准合同模板(2025年4月更新版)。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