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项税收筹划

一、供应商管理优化

1. 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一般纳税人可开具税率更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13%/9%/6%),相比小规模纳税人(3%)显著增加抵扣额^[1][3][6]^。

2. 建立供应商评级制度:将发票开具及时性纳入考核,对长期无法提供合规发票的供应商减少合作。

3. 调整结算方式:采用分期付款并确保及时取得专用发票,以提前抵扣进项税。

二、进项抵扣策略

1. 严格划分可抵扣范围:区分生产经营相关支出(可抵扣)与非相关支出(如集体福利不可抵扣),建立专项核算体系。

2. 利用特殊政策抵扣

  • 免税农产品按9%或10%计算抵扣,需留存采购凭证;
  • 运输费用、废旧物资收购可参照农产品思路提高购进额以增加抵扣。
  • 3. 固定资产采购优化

  • 附属零配件按“原材料”入账可抵扣,避免归类为固定资产;
  • 择时采购固定资产以平衡资金流与抵扣节奏。
  • 三、税收优惠政策应用

    1. 区域性返税扶持:如安徽/江苏等地对增值税返还40%~45%,所得税返还20%~28%,可结合业务布局选择园区。

    2. 行业性加计抵减: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可叠加享受10%~15%的加计抵减。

    3. 简易计税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如建筑清包工)可选择简易计税,减少对进项抵扣的依赖。

    四、时间性筹划

    1. 错峰认证抵扣:在销售旺季集中认证进项发票,匹配销项周期以平滑税负。

    2. 延迟纳税安排:通过合法财务调整推迟纳税期,利用资金时间价值。

    五、其他工具

    1. 代销模式选择:根据差价率选择手续费式(营业税)或进销差价式(增值税)代销,降低税负。

    2. 运费独立核算:将企业车队设为独立运输子公司,运费收入改缴营业税(5%)而非增值税(税率更高)。

    注意事项

    所有筹划需遵循税收中性原则,确保业务真实性,避免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建议结合专业税务机构指导,动态调整方案以适应政策变化。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