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部件拆分报关:将成品拆解为零部件单独报关,利用不同部件税率差异降低整体税负。例如佛山陶瓷厂将茶具拆分为胚体与烧制服务,关税从25%降至9%。
2. 知识产权价值剥离:深圳家具企业将实木床拆分为原材料、设计费与工时费,60%费用通过知识产权通道申报,显著降低税基。
3. 服务附加模式:义乌商家将充电宝拆分为电芯、外壳与认证费,利润提升37%。
1.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选择: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来料加工(免税不退税)可能更优。例如某化工企业进料加工需缴增值税12万元,而来料加工可免税。
2. 成立外贸子公司:生产型企业通过关联外贸公司出口,可优化退税链条。如案例中A企业成立B外贸子公司,退税款从3.44万元增至9万元,获利提升161%。
1. 特殊监管区域:利用保税区、自贸区政策,延迟或减免关税。海南企业可通过自贸区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
2. 动态调整申报:关注退税率变动(如2024年铝材、光伏退税率下调至9%),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1. 准确申报商品归类:避免因归类错误引发稽查风险,如中山灯具厂将LED灯珠与散热片分合同报关,合规降低关税8%。
2. 强化单证管理:确保出口报关单、发票等资料完整,揭阳税务部门通过电子化退税加速企业资金回流。
1. 消费税与增值税联动:出口应税消费品可同步免征消费税,如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无需计算消费税。
2. 附加税筹划:免抵税额产生的城建税需纳入成本测算,如案例中增值税免抵额衍生附加税1.56万元。
企业需结合行业特性(如纺织、机电、陶瓷)与政策动态,通过“一业一策”实现税负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