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宗交易平台"洗股"
通过协议转让将限售股低价转给亲属,转化为普通股后再减持,可规避限售股20%个税。
优点:操作简单,节税效果显著;风险:需确保转让价格合理,避免被认定为虚假交易。
2. 解禁后实施高送转
解禁后的送转股不属于限售股,转让时免征个税。
适用场景:需与上市公司协商,适合有控制权的股东。
3. 适用15%成本核定率
若实际成本低于收入15%,可选择税务机关核定成本方式节税。
注意:需主动放弃成本凭证,适合早期低成本持股股东。
4. 跨地区减持
通过变更证券开户地至税收优惠地区,享受地方财政返还。
风险:政策存在区域性、阶段性调整可能。
1. 向个人协议转让
企业以低价将限售股转给自然人股东,整体税负可从45%(25%企业所得税+20%分红个税)降至20%。
2. 迁址税收洼地
将持股平台(如合伙企业)迁至有财政奖励的地区,但需注意2021年后合伙企业限售股转让不得核定征收。
3. 创投企业备案
若符合条件,可适用创投企业税收优惠,如按20%税率或所得抵扣。
建议结合股东类型(个人/企业)、持股成本及减持规模,选择合规性高、可持续的方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