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实劳动关系风险:即使签署"劳务协议"或未签合同,若实际存在固定工作安排、接受用工单位管理(如统一工服、考勤等),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需补缴社保并支付双倍工资。
2. 虚假灵活用工平台:部分平台虚构交易链条虚开发票,导致企业面临补税甚至刑事责任,如福建19家平台涉案300亿元案例。
1. 兼职变全职:若兼职人员工作具有规律性(如固定排班),法院可能判定存在劳动关系。
2. 退休返聘工伤争议:超龄人员工作中突发疾病可能视同工伤,企业未投保需全额赔偿。
3. 业务外包"假外包真用工":外包人员若受企业直接管理,可能被重新定性为劳动关系。
1. 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用工性质(劳务/实习/非全日制)、工作内容及报酬标准。
2. 选择合规平台:核查平台代征资质,避免参与虚开发票链条。
3. 区分管理边界:外包人员不得与正式员工混同考勤或培训。
4. 购买专项保险:如实习责任险、超龄人员工伤保险,转移用工风险。
灵活用工的合规核心在于业务真实性和管理独立性,企业需定期审查用工流程,避免因"形式灵活"而触碰法律红线。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