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争议频发 仲裁指南来了

一、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1. 实质性审查原则:即使签订承揽协议,若存在考勤管理、薪酬标准、业务隶属等事实用工特征,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如外卖骑手虽签承揽协议,但需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并接受考核,法院最终判定存在劳动关系。

2. 平台经济争议:最高法明确将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首次发布4件专题指导性案例,强调对灵活用工的权益保护。

二、维权核心步骤

1. 证据收集

  • 必备材料:电子合同、工资流水(注意第三方支付记录)、考勤数据、工作沟通记录(如微信/邮件)。
  • 特别提示:建筑等行业需保存施工日志、验收单等过程性文件。
  • 2. 争议解决路径

    | 方式 | 适用情形 | 时效 | 费用 |

    |||||

    | 劳动仲裁 | 确认劳动关系、欠薪等争议 | 60天 | 50元/件 |

    | 法院诉讼 | 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 90天 | 按标的额1%-2% |

    | 行政投诉 | 紧急欠薪(可申请先行垫付) | 30天 | 免费 |

    3. 仲裁创新服务

  • 北京市推行“仲心护航2025”活动,提供流动仲裁庭、电子文书送达等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享受“维权+就业”全链条帮扶。
  • 多地推广“一站式调解”机制,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纠纷快速处理。
  • 三、高频争议场景应对

  • 工资支付:企业通过关联方支付工资仍可能被认定劳动关系,需证明款项性质与用工管理事实。
  • 社保缺失:未缴纳社保可作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补偿的合法理由。
  • 加班争议:2023年起加班费计算基数明确包含绩效奖金,需留存加班审批记录。
  • 四、政策支持

  • 湖北省发布《仲裁案件规范指引》,统一新业态用工的裁审标准,明确二倍工资、经济补偿等例外情形。
  • 贵州省建立裁审衔接机制,通过典型案例释法引导企业规范用工。
  • 建议劳动者优先通过属地劳动仲裁机构或“智慧仲裁”平台(如北京仲裁网上服务平台)申请维权,必要时可申请法律援助。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