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乱象频发企业需警惕

一、主要风险类型

1. 劳务派遣异化问题

  • 平台用工与劳务派遣杂糅导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劳动者维权路径受阻
  • 用工单位与派遣机构"两不管"现象突出,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
  • 核心岗位长期使用派遣工,违反"三性"岗位规定且同工同酬难落实
  • 2. 虚开发票刑事风险

  • 福建19家灵工平台涉嫌虚开金额超300亿元,波及全国近万家企业
  • 常见手法包括虚构业务、拆分工资、伪造交易记录等
  • 受票企业面临补税、罚款(最高50万元)及刑事责任风险
  • 3. 税务稽查连锁反应

  • 案件进入"协查扩散期",全国受票企业被批量推送稽查
  • 追溯周期可能跨越数年,历史交易凭证随时触发风险预警
  • 二、企业合规建议

    1. 用工模式审查

  • 严格区分劳务派遣与灵活用工边界,避免混同操作
  • 临时性岗位使用比例不得超过10%(《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2. 平台选择标准

  • 核查平台资质(如委托代征资格)、完税凭证及业务真实性
  • 警惕税负低于6%的异常报价,避免参与"财政奖补"套利
  • 3. 风险应对措施

  • 已涉案企业应主动配合稽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真实交易举证
  • 建立发票三级审核机制(形式、逻辑、实质审查)
  • 4. 替代方案储备

  • 考虑电子劳动合同+个税代扣等合规路径替代灵工平台
  • 对高频用工场景建议建立自有灵活用工池
  • 当前监管已对灵活用工领域开展专项打击,建议企业定期开展用工审计,重点关注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三流合一"情况。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