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风险类型
1. 劳动关系认定争议
平台通过签订《自由职业者承揽合同》等名义规避劳动关系,但实际用工若存在考勤、薪酬核算等管理行为,仍可能被法院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例如延庆法院案例中,分拣员虽签承揽合同,但因工作受商超公司直接管理,最终判定存在劳动关系。
2. 虚开发票风险

福建19家灵工平台通过虚构业务、资金回流等方式虚开发票,涉案金额超200亿元,受票企业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典型特征包括:发票内容与真实业务不符(如劳务费开为技术服务费)、用工人员身份异常集中等。
3. 实习生权益侵害
企业以实习协议掩盖实际用工,安排超时或夜间工作(如主播行业),可能被法院判定协议无效。东莞案例显示,企业要求实习生夜间直播被认定损害身心健康,需承担违约责任。
二、企业合规建议
1. 业务真实性核查
确保灵工平台业务流(合同)、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一致”,留存用工记录、任务派单等凭证。避免接收无真实业务支撑的发票。
2. 劳动关系边界明确
若实际存在用工管理行为(如固定考勤、绩效考评),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承揽合作需确保劳动者自主性。
3. 特殊群体保护

学生、产妇等群体用工需符合法律规定,如禁止安排实习生夜班或高危岗位。
4. 风险应急准备
若已涉及问题平台发票,主动配合税务机关说明业务实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切割责任。
三、监管趋势
近期税务部门通过金税系统批量筛查异常发票,灵活用工平台“业务属地化”和真实交易核查成为重点。企业应优先选择已接入税务监管系统的合规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