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乱象:机遇与风险并存

灵活用工模式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就业形态,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多重问题,呈现出明显的机遇与风险并存特征:

一、发展机遇

1. 就业形态创新

灵活用工通过平台技术实现劳动力资源高效匹配,解决企业临时性用工需求(如电商促销、旅游旺季等),同时为超2亿灵活就业者提供创收机会。

2. 政策支持导向

国家通过立法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如最高人民法院第42批指导性案例),强调用工事实和支配性管理作为认定核心,保障劳动者权益。金融监管部门也推动普惠保险覆盖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职业风险。

二、主要风险

1. 涉税违法高发

  • 虚开发票:部分平台虚构用工场景,通过虚假注册、资金回流等方式虚,福建19家平台涉案金额达200亿-300亿元,波及8000余家企业。
  • 财税不合规:企业现金发放报酬、账簿混乱等问题普遍,易引发税务稽查风险。
  • 2. 用工法律争议

    去劳动关系化"操作导致劳动者工伤赔偿、社保缴纳等权益缺失,司法实践中已有案例刺破灵活用工表象,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3. 平台系统性风险

    部分平台利用委托代征资质违规操作,如北京布角科技案、重庆合川案等,相关责任人面临刑事责任。

    三、规范建议

    1. 企业合规路径

  • 优先选择具备资质的正规平台,避免参与资金回流、虚假注册等操作;
  • 对长期固定用工人员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区分灵活用工与标准劳动关系。
  • 2. 监管强化方向

    需完善灵活用工税收征管体系,建立全国性平台备案制度,同时加强税警联动打击虚开犯罪。

    当前灵活用工正处于规范与整顿的关键期,企业需平衡效率与合规,监管部门则需通过案例指导(如福建案件处理经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