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案例:李某与朋友计划开花店,在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选择。合伙制预计年盈利18万元,税收负担率23.75%;有限责任公司税收负担率50.62%。最终选择合伙制,显著降低税负。
关键点:不同组织形式税率差异大,需根据盈利规模选择最优结构。
2. 纳税人身份转换
案例:甲公司通过成立分公司,将应纳税所得额270万拆分为两家分公司(每家90万),利用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从22万降至13.5万,节税8.5万。
案例:乙公司通过分立多个分公司,使每家符合小微标准,节省企业所得税高达109.5万。
关键点:合理拆分业务,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3. 遗产税筹划
案例:老人将2000万元财产直接遗赠给孙子(而非先传儿子再传孙子),累计遗产税从1750万降至1500万,节省250万。
关键点:跨代传承需避免中间环节的重复征税。
4. 房产税优化
案例:企业将停车场、游泳池等建成露天设施,并与厂房分开核算,避免被纳入房产税征税范围。
关键点:区分应税与非应税资产,降低税基。
5. 收入与支出时点调整
案例:某企业通过延迟收入确认、提前支付费用,将应纳税所得额从9.8万调整至更低水平,减少企业所得税。
关键点:合理规划财务周期,实现递延纳税。
6. 利用税收减免政策
案例:某财务总监通过184个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节税280万,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的综合优化。
关键点:需熟悉政策细节,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区域性税收优惠等。
税收筹划的核心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组织形式、业务拆分、政策适用等方式优化税负。具体操作需结合企业实际,并注意政策动态^[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