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暗藏风险 这些坑你踩过吗

一、虚开发票偷税风险

1. 虚假业务套票: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平台虚构用工业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偷税。例如南京某网络公司通过平台虚开21份发票(价税合计194.39万元),被税务机关定性为偷税,追缴税款并处以0.5倍罚款。

2. 平台暴雷牵连企业:福建19家灵活用工平台涉嫌虚开发票超200亿元,波及8000余家企业,涉事企业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二、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

  • 工资拖欠:临时工李某在“五一”假期为旅行社工作5天,仅获3天工资,公司以“非正式员工”为由拒付剩余报酬,劳动仲裁介入后仍难维权。
  • 工伤无保障:员工老许通过私人账户领取工资,工伤后公司否认劳动关系,拒绝承担医疗费用,转账记录难以作为有效证据。
  • 三、平台合规性陷阱

    1. 低费率高风险:部分平台以低价吸引客户,但风控薄弱,甚至违规承接医疗、直播等禁止行业业务,导致企业被判定虚开发票。

    2. 返税承诺不兑现:平台以“返税”为噱头,实际要求企业按流水比例补税(如7.72%),或拖延退款,导致企业损失。

    四、业务证据链缺失

    灵活用工需留存完整的业务交付证据(如任务记录、验收凭证),否则即使资金流、发票流一致,仍可能被认定为虚开。例如某企业因平台倒闭且无业务证据,被追缴税款。

    避坑建议:

  • 税务合规:确保业务真实,避免通过平台虚开发票。
  • 劳动者保护: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资、工伤责任。
  • 平台选择:优先考察平台资质、风控能力,警惕低价诱惑。
  • 证据留存:完整保存用工流程记录,防范稽查风险。
  • 灵活用工需平衡效率与合规,企业应审慎评估,避免因小失大。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