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认定风险
1. 事实劳动关系陷阱
即使签订"劳务协议",若存在考勤管理、工作内容属于公司主营业务等情形,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需承担社保补缴、工伤赔偿等责任
典型案例:昆明某公司因签劳务协议拒付工伤赔偿,最终被判赔30万元并补缴社保
2. 临时用工争议

未签合同的节假日临时工(如景区讲解员、旅行社接待),若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仍可主张事实劳动关系及双倍工资
二、税务合规风险
1. 虚开发票风险
虚构用工关系套取发票(如拆分工资避税),可能构成虚罪,上海某公司因此被追刑责
灵活用工平台挪用资金、违规代征税款等行为也屡见曝光
2. 结算方式隐患
现金发放劳务报酬易引发财税不合规问题,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并保留完整凭证
三、用工模式选择风险
| 模式 | 适用场景 | 风险警示 |
|-|||
| 非全日制用工 | 商超理货/餐饮高峰 | 周工时超24小时可能转全日制 |
| 劳务派遣 | 临时性岗位(如展会安保) | 超10%用工比例将面临处罚 |
| 退休返聘 | 技术岗位续聘 | 未领养老金+接受管理仍属劳动关系 |

四、平台合作风险
1. 资金安全
部分平台存在挪用企业资金、卷款跑路现象,需核查平台资质及资金托管机制
2. 合同陷阱
"志愿服务协议""外包协议"等特殊合同名称不能规避劳动关系认定
避坑建议
1. 企业侧
核心岗位必须签劳动合同,临时性项目才考虑灵活用工
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报酬,避免现金交易
2. 劳动者侧
保留考勤记录、工作指令等证据以便维权
警惕"日结工资""不签合同"等口头承诺
3. 平台选择
优先选择具备《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合规平台
避免参与"高返现""低税点"等可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