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开发票:部分平台虚构用工场景开具"劳务费"发票,形成资金回流通道,企业可能面临补税+0.5-3倍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2. 逃税套利:利用"税收洼地"政策虚假核定征收,或拆分工资避税,平台和用工方均可能被追责
3. 白条入账:平台未取得合规凭证导致企业成本列支不合规
1. 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即使签署"劳务协议",若实际存在考勤、工服等管理行为,仍可能被认定劳动关系
2. 薪酬纠纷:平台截留资金或拖延支付,导致劳动者直接向用工企业索赔
1. 资质缺失:无委托代征资质的"野鸡平台"可能突然跑路
2. 资金池隐患:部分平台要求预存服务费,后续退款困难
3. 数据造假:虚构用工人员信息或服务记录
1. 业务真实性:保留用工合同、任务派单、验收记录等全链条证据
2. 平台尽调:查验委托代征资质、完税证明及资金监管协议
3. 风险隔离:避免资金闭环回流,服务费与薪资支付分开处理
近期福建、上海等地已出现多起灵活用工平台暴雷案件,涉及虚开金额超百亿,企业需特别警惕"高返税""低费率"等异常营销话术。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