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支配性劳动管理成为核心标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指导性案例明确,劳动关系的本质在于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需结合用工事实综合判断。平台技术应用不影响劳动关系认定,关键考察劳动者自主权和企业奖惩规则。
2. 从属性理论本土化发展:"支配性劳动管理"作为从属性理论的本土化成果,成为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的法理基础。
| 类型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 劳务派遣 | 劳动关系与实际用工分离,用工比例≤10% | 制造业临时岗位、行政辅助 |
| 非全日制用工 | 每日≤4小时,免缴五险一金(仅工伤保险) | 餐饮、商超弹性排班 |
| 平台合作模式 | 企业支付服务费而非工资,实现"四流合一"数字化管理 | 网约车、外卖配送 |
| 退休返聘 | 建立劳务关系,成本低 | 专业技术岗位经验复用 |
1. 平台经济重构关系: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虽具工作自主性,但算法管理仍可能构成实质支配。
2. 企业转型价值:降低用工成本30%以上,票据风险减少60%,特别适合业务波动型企业。
3. 未来方向:预计2025年灵活用工占比将达35%,形成"雇佣+合作"的混合生态。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