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工关系合规认定
1. 协议签署
需签订《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明确服务内容、结算方式及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出现考勤、岗位隶属等劳动关系表述。
示例:技师通过平台接单,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平台仅提供订单资源和技术支持。
2. 避免事实劳动关系

企业不得对灵活用工人员实施考勤、绩效考核等管理行为,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需承担社保等责任。
二、税务处理关键步骤
1.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
劳务报酬:按次预扣(≤4000元减800元,>4000元减20%),税率20%-40%。
经营所得:若符合条件(如个体工商户),可适用5%-35%税率或地方核定征收(约1%)。
示例:支付临时工10天报酬2000元,应扣税=(2000-800)×20%=240元。
2. 增值税与发票管理
企业支付外包费用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6%税率),用于进项抵扣。
灵活用工平台需取得委托代征资质,需注明“代开”及完税凭证号。
三、风险防范建议
1. 业务真实性审核

用工企业需留存合同、转账记录等凭证,避免虚构交易引发虚开发票风险。
平台应定期复核合作方资质,如查询税务局公示的委托代征名单。
2. 场景合规性
灵活用工适用于网约车、外卖配送等场景,但高管薪酬、股权转让等不适用。
四、优化税负方案
专项扣除:灵活就业人员可申报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附加扣除。
税优保险:购买税优健康险(年抵2400元)或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年抵1.2万)。
通过明确用工属性、规范票据管理及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可兼顾合规性与成本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