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即通过科技赋能,将人力资源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灵活、动态地连接起来,实现降本增效。在我国,灵活用工已成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重要方案,也是新经济条件下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将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同时,我国灵活用工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政策支持层面,“十四五”规划提出,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全面清理各类限制性政策,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明确,依法支持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支持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灵活用工。
然而,灵活用工模式下,自由职业者与企业之间是商业合作关系,而非传统的劳动关系,由此帮助企业规避劳务纠纷和涉税风险。但在实际的劳动争议案件中,部分法院认定二者之间为平等的合作关系,部分法院则认为二者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在社保和公积金方面,我国部分群体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一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灵工人员全方位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能显著增加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灵工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未来,灵工平台有可能通过数字科技帮助政府构建动态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本分摊机制,辅助劳动者权益兜底保障,提升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