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关系认定风险
若用工管理过强(如考勤、绩效等),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需承担社保、经济补偿等责任。建议通过合作协议明确服务性质,避免人身从属性管理。
2. 税务合规风险
近期福建19家灵活用工平台因虚开发票被查,涉案金额超200亿元,波及8000家企业。企业需确保业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一致”,避免通过不合规平台。
3. 社保与工伤责任
非全日制用工仅需缴纳工伤保险,但若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需补缴五险。建议为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商业保险转移风险。
4. 知识产权与保密风险
灵活用工人员创作成果的归属需在合同中明确,避免后续纠纷。
1. 合同规范
2. 用工模式选择
| 模式 | 适用场景 | 关键要点 |
|||--|
| 非全日制 | 餐饮、零售高峰时段 | 每日≤4小时,周≤24小时,仅缴工伤保险 |
| 劳务派遣 | 临时性岗位 | 选择有资质的机构,派遣比例≤10% |
| 业务外包 | 非核心业务 | 避免直接指挥外包人员,明确成果交付标准 |
3. 技术赋能合规
采用数字化工具管理合同流、资金流,确保可追溯性。例如东郊到家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合规。
企业需定期审查用工流程,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与税务机构。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