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模式虽能降本增效,但近期频发的平台暴雷事件(如福建300亿虚开发票案)凸显了企业选择不当可能引发的重大风险。以下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实操指南:
1. 合同流:与平台签订明确业务内容(如任务外包、项目承揽)的正式协议,避免模糊表述。
2. 资金流:支付金额需与实际业务规模匹配,例如50万业务却支付100万“信息服务费”将触发预警。
3. 发票流:发票内容必须与真实业务一致(如保洁服务不得开具“技术服务费”)。
4. 业务流:保留任务发布、执行记录及成果证据(如配送签收单、推广活动截图)。
1. 资质审查:确认平台具备委托代征资质,并与支付宝、银行等合作实现资金托管。
2. 技术验证:优先选择支持“银企直连”的平台,企业可实时监控资金流向。
3. 税负合理性:警惕“综合税负仅1%-2%”的低价噱头,合规平台实际税负通常更高。
4. 历史记录:核查平台是否曾涉税务稽查或诉讼(如福建19家平台暴雷事件)。
5. 业务适配性:仅将非核心、波动性业务(如临时促销、季节性配送)纳入灵活用工。
1. 全面自查:筛查与问题平台的交易记录,整理合同、支付凭证、业务成果等证据链。
2. 分类处理:
3. 法律应对:若涉及刑事风险,需配合调查并主动补税以争取从轻处罚。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企业应定期审查用工流程,优先选择如“羚驾云”等具备银行资金监管的标杆平台。灵活用工的健康发展需企业、平台与监管三方协同,最终实现劳动者权益与企业效率的双赢。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