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外包真派遣":实际管理权未转移却被包装成外包,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需补缴社保和赔偿
2. 混淆劳务/劳动合同:若存在考勤、固定报酬等劳动关系特征,即使签劳务合同仍可能被判定为劳动关系
3. 虚开发票陷阱:无真实业务却通过平台虚开劳务发票,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4. 代征资质缺失:未核查平台是否具备《委托代征证书》,导致税款未依法缴纳
5. 平台卷款跑路:选择无银行托管的平台,预存资金可能被挪用
6. 结算争议:灵活用工人员报酬发放延迟或克扣,易引发集体仲裁
7. 退休返聘漏洞:未领养老金的返聘人员若接受考勤管理,仍可能被认定劳动关系
8. 竞业限制失效:灵活用工人员可能携带商业机密加入竞争对手
9. 连带赔偿责任:用工方若明知平台违规(如买卖个人信息),需承担连带责任
10. 社保补缴风险:通过"小时工"名义规避社保,但实际符合全日制用工特征的仍需补缴
企业应定期审查用工协议,避免为降低成本而触碰法律红线。如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