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与经济环境驱动
关税贸易战催化:特朗普持续加征进口商品关税(如对中国商品税率提至10%),促使企业通过共享用工模式分摊成本压力。尽管4月非农就业新增17.7万人显示短期韧性,但经济学家预计关税负面影响将在未来数月显现。
美联储政策博弈:市场仍押注6月降息,企业为应对利率不确定性更倾向采用临时工以保持财务灵活性。
二、灵活用工形式多元化
1. 零工经济爆发

约39%美国劳动力从事自由职业,涵盖网约车司机、设计师等,年创收达1.35万亿美元。
典型案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的利莫,通过Uber和DoorDash日赚200-300美元,自主控制工作时长。
2. 远程办公常态化
科技巨头允许永久居家办公,微软、谷歌等企业20%员工可远程工作。
但Equifax等公司已开始严查"身兼多职"员工,解雇24名同时打三份工的远程工作者。
3. 共享用工兴起

企业通过跨行业调配临时工应对关税冲击,医疗保健和物流仓储成为岗位增长主力。
三、争议与隐忧
劳动者权益:零工经济虽提供自由,但35%从业者因缺乏社保和稳定收入感到不安。
统计数据失真:企业用15名临时工替代10名正式工,导致就业数据虚高,实际反映购买力下降和经济疲软。
四、未来趋势
法律合规强化:跨境用工监管趋严,EOR(雇主代管)模式或成企业出海用工主流。
技术赋能:AI招聘平台和远程协作工具将进一步推动灵活用工渗透至制造业等传统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