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已成为企业优化成本的重要方式,结合税务合规与模式创新,可显著降低企业税负。以下是关键策略和案例解析:
1. 个体工商户模式
员工注册为个体户,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按经营所得核定征税(税率可低至1%),避免工资薪金的高税率。
2. 劳务派遣/众包平台
通过第三方平台结算报酬,规避社保和工资表支出,适合短期或弹性用工(如快递、直播行业)。
3. 项目合作制
将工资转化为项目合作成本,企业凭发票抵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抵6%),同时减少个税和社保负担。
传统模式下月成本85万元(含社保12万、个税3万),转为灵活用工后:
拆分年薪为“基础工资+项目奖金”,边际税率从45%降至25%,单人年节税15万。
1. 四流一致:合同、资金、业务、发票必须匹配,避免虚开风险(如福建300亿涉税案警示)。
2. 平台选择:优先选用具备代征资质的平台,确保代扣个税和发票合规。
3. 政策适配:利用专项附加扣除(如“一老一小”3000元/月)降低员工应税所得。
灵活用工需平衡效率与合规,虚构业务链条或伪造用工将面临稽查(如福建19家平台被查案例)。建议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合法方案。
本文已有2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