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新规解读:企业必知法律红线

一、核心法律框架

1. 劳务派遣新规

  • 用工比例不得超过员工总数10%,超限企业需3年内整改且不得新增派遣
  • 岗位限制:仅适用于临时性(≤6个月)、辅助性(需职代会通过)、替代性(如产假顶岗)岗位
  • 严禁“假外包真派遣”,违者按违法派遣处理
  • 2. 灵活用工边界

  • 禁止诱导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规避用工责任
  • 需与持证平台合作,确保资金流、发票流、业务流三一致
  • 二、高风险禁止场景

    企业需避免以下8类违规操作:

  • 将全日制员工转为灵活用工逃避社保
  • 虚构用工场景(如虚开发票)
  • 拆分工资薪金或通过公转私避税
  • 涉及高空/高温等高风险工种(保险5级以上)
  • 与公职人员、境外公司等特殊主体合作
  • 三、合规操作指南

    1. 资质审核

  • 选择具备委托代征资质的平台,并核查其税务登记证明
  • 2. 流程规范

    ```mermaid

    graph LR

    A[签订协议] --> B[平台发放费用]

    B --> C[平台代扣个税]

    C --> D[获取完税证明]

    D --> E[开具6%专票]

    ```

    3. 行业适配性

  • 适用行业:网约车、外卖、直播等非核心岗位
  • 禁止领域:医生、律师等需持证职业
  • 四、违规后果

  • 行政处罚:虚假派遣按每人5000元罚款
  • 税务风险:虚开发票可能触发刑事责任
  • 劳动争议:违规转换用工关系需承担赔偿
  • 建议企业定期审查用工协议,并通过职代会公示辅助性岗位清单以符合“三性”要求。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