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平台开专票风险警示

近年来,灵活用工平台虚案件频发,涉及金额巨大且波及企业广泛,已成为企业税务合规的高风险领域。以下是主要风险警示及应对建议:

一、典型风险案例

1. 福建案件:19家平台涉嫌虚开专票200-300亿元,波及8000余家企业,受票企业面临补税罚款。

2. 北京布某科技案:全国首例互联网平台虚开案,涉案13亿元,揭示虚构用工场景的刑事风险。

3. 新疆矿业公司案例:因接收127份虚开专票(税额64万元)被追缴税款并罚款32万元,暴露票据链条造假问题。

二、高风险场景

  • 发票异常:用工内容与发票品目严重不符(如保洁服务开“技术服务费”)、短期密集开票或人员身份集中(如老年人占比异常)。
  • 三流不一致:资金流、发票流、用工信息不匹配,如员工“双重身份”虚构劳务关系。
  • 平台资质问题:部分平台滥用“委托代征”资格,虚构交易链条代开专票。
  • 三、企业应对建议

    1. 事前风控

  • 通过智能税务系统检测发票抬头、税号等基础信息,并分析进销项逻辑关系。
  • 建立“在途发票池”实时同步税务数据,合理规划税负率。
  • 2. 事中核查

  • 核验用工人员身份是否与企业自有员工重合,避免虚构劳务成本。
  • 关注开票时间、金额与业务周期的匹配性,异常密集开票需预警。
  • 3. 事后整改

  • 对已接收发票实时监控状态,防止开票方作废或红冲。
  • 若涉及问题平台发票,主动协查并切割责任,避免被认定为“善意取得”。
  • 四、行业合规方向

    税务部门正强化“穿透式稽查”,要求灵活用工平台确保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真实可追溯,企业需选择技术合规的头部平台合作。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