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认定指南:3步搞定

一、明确用工性质判定标准

1. 劳动关系核心要素核查

  • 检查实际管理程度(考勤、奖惩等制度适用性)
  • 确认生产资料提供方(工具/设备由谁承担)
  • 评估工作成果交付形式(过程管控还是结果验收)
  • 2. 排除常见认知误区

  • 劳务协议≠自动排除劳动关系
  • 支付方式灵活性与用工性质无直接关联
  • 用工时长不影响劳动关系本质认定
  • 二、建立合规管理框架

    1. 合同文本规范

  • 使用人社部推荐的示范文本
  • 明确约定服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 区分业务外包与人力派遣条款
  • 2. 配套机制建设

  • 建立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
  • 采用结果导向的考核体系
  • 保留完整的服务过程凭证
  • 三、动态风险管理

    1. 定期合规审计

  • 每季度审查实际履行情况
  • 对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引》核查
  • 重点检查社保缴纳与个税申报一致性
  • 2. 风险处置预案

  • 准备劳动关系争议应对方案
  • 建立突发工伤处理流程
  • 留存平台资质证明文件(委托代征资质等)
  • 特别提示:2024年10月起实施的《灵活用工平台合规指引》要求,企业通过平台用工时需验证平台是否具备: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税务委托代征资质

    ? 真实业务留痕系统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