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税收返还新政解析

一、政策背景与监管趋势

1. 清理税收洼地:2024年起全国开展违规返税专项整治,多地已追回灵活用工平台违规获得的财政奖励资金,上市公司博迁新材2400万元补贴被追缴即为典型案例。

2.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2024年8月起禁止地方无依据的税收优惠,直接冲击灵活用工平台依赖税收返还的盈利模式。

3. 业务真实性核查强化:税务机关要求灵活用工业务需满足“四流合一”(合同、资金、发票、业务流匹配),现金交易超5万元将触发预警。

二、现行政策核心内容

1. 适用范围

  • 仅适用于采用劳务派遣、岗位分包等模式的企业,且用工规模需达标。
  • 个人通过平台取得的报酬,符合条件可享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 2. 税收返还标准

  • 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符合政策部分可按20%税率申请返税,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 地方违规返税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清理,企业已享受的款项可能需补缴。
  • 3. 配套稳岗政策

  •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延续至2025年底,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最高可获60%失业保险费返还。
  • 三、高风险行为警示

    1. 资金回流风险:平台若存在资金从企业→个人→企业的闭环流转,易被认定为虚开发票。

    2. 用工补录问题:事后将线下业务补录至平台开票,可能被判定为虚开。

    3. 区域政策差异:部分地方已暂停灵活用工平台税收返还,需密切关注属地政策变动。

    四、企业合规建议

    1. 存量业务整改:梳理历史交易,确保合同、资金、发票的一致性,避免因“四流不合一”被稽查。

    2. 动态跟踪政策:关注数电发票推广、自然人经营所得清册(ITS)等监管工具的应用。

    3. 替代方案规划:探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造业可达120%)等合规税收优惠。

    如需进一步了解实操案例或区域细则,可参考2025年1月发布的《灵活用工领域税务合规报告》。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