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保责任划分
1. 明确用工性质
签订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员工需依法缴纳五险;非全日制用工可单独缴纳工伤保险
劳务协议/合作模式下,企业无强制社保义务,但需代扣个税(按劳务报酬20%-40%税率)
个体工商户合作模式中,社保由个体户自行缴纳,企业需查验其完税证明
2. 避免事实劳动关系风险

若劳动者接受考勤管理、构成核心业务,即使签合作协议仍可能被认定劳动关系
协议中禁止出现"不承担工伤责任"等违法条款,此类约定无效且会加重企业责任
二、社保缴纳实操方案
1. 强制参保情形
2025年起灵活用工人员需强制参加工伤保险,否则企业面临工资总额2倍罚款
劳务派遣用工由派遣单位缴纳社保,用工单位需核查其资质
2. 创新保障方式
通过商业保险补充:雇主责任险(保费≈月薪0.8%)可覆盖工伤赔偿风险
平台企业可为灵活就业者建立意外险/职业伤害保障基金
三、税务协同处理
1. 成本列支规则
劳务报酬支出可全额抵扣企业所得税(需取得发票或)
外包服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如6%技术服务费)
2. 稽查风险防范

金税五期会比对工资、个税、社保数据,差异超5%触发预警
临时工报酬需通过公户支付并备注"劳务费",现金支付不被认可
四、特殊情形处理
1. 退休衔接
灵活就业人员达到法定年龄需自行办理退休(如1965年前出生男性)
企业合作前应核查合作方年龄,避免雇佣已达退休年龄人员引发纠纷
2. 历史问题追溯
员工离职后仍可追讨在职期间社保差额,企业需承担滞纳金(追溯期延长)
> 合规建议:企业应建立用工档案分级管理,区分劳动关系/合作/外包三类人员,配套不同的合同模板和风控流程。对于高频合作的灵活用工人员,建议引导其注册个体户并完成税务登记,可降低双方合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