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活用工平台频发爆雷事件,尤其是2025年初福建19家平台虚开发票案,波及全国近万家企业,涉案金额高达200亿-300亿元。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灵活用工领域的多重风险,值得企业和从业者高度警惕:
1. 虚开发票产业链
涉案平台通过员工注册空壳公司,以招商引资名义获取地方财政奖补(实际税负低于6%),再以8%-10%票点向下游企业虚牟利。部分平台甚至伪造用工记录,将基础劳务包装成“技术服务费”等类目开票。
2. 资金闭环操作
虚构用工项目后,企业资金以“服务费”名义转入平台,平台扣除手续费后回流至企业关联账户,形成完整资金闭环。部分案件中外账混乱,原始凭证缺失,内账则清晰记录真实利润分成。
1. 存量发票自查
重点核查:发票内容与业务实质是否匹配(如快递配送却开“技术服务费”)、用工人员身份是否异常集中(如老年/偏远地区占比过高)
2. 合作平台筛查
3. 争议应对策略
若已被稽查,可通过证明业务真实性(如用工合同、工作成果、第三方见证等)争取免责。典型案例显示,真实交易背景下企业仍有维权空间。
这场风暴揭示灵活用工行业已进入强监管周期,未来平台需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业务全流程留痕,而企业则应建立“业务-财务-法务”协同的合规体系。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