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关系认定困难:新业态用工呈现"平台+代理商+劳务外包"的多边结构,从业人员与平台的法律关系常成为争议焦点。例如延庆法院审理的案例显示,平台通过层层分包规避劳动关系认定,但实际用工管理仍由终端企业掌控。
2. 收入性质争议:部分平台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利用核定征收政策降低税负。如网络主播案中,法院最终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否定了平台按经营所得计税的做法。
1. 虚构交易链条:福建19家平台通过伪造用工场景虚开发票,涉案金额达200-300亿元,波及8000余家企业。典型手法包括将基础劳务包装为技术服务费、利用老年人身份信息集中申报等。
2. 财政返还套利:部分平台高度依赖地方税收返还政策,通过跨区域虚开牟利。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这类税收洼地正被取缔。
1. 委托代征资格违规:重庆合川案中,犯罪团伙利用代征资质,虚构4.29亿元用工交易向30家企业虚开发票。
2. 代扣代缴失真:平台常混淆服务类型,统一按低税率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与真实业务性质背离。
当前监管呈现三大趋势:
行业亟需建立以真实业务为核心的合规体系,这既是监管要求,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础。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