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类模式
1. 劳务派遣
适用场景: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如展会安保、产线旺季补充)
核心要点:需选择持证机构,派遣比例≤10%,同工同酬含福利
风险提示:超比例使用面临行政处罚,部分企业存在主营业务岗位滥用问题
2. 非全日制用工

特点:每日≤4小时,周≤24小时,仅需缴纳工伤保险
典型案例:餐饮高峰时段服务员、商超理货员
优势:可口头约定,终止关系无需补偿金
二、特殊群体合作模式
3. 实习生计划
操作方式: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如技校制冷工、电工专业)
注意事项:毕业前无法缴社保,需签订三方协议
4. 退休返聘
适用领域:技术经验密集型岗位(如热工系统优化)
优势:规避劳动关系,按劳务报酬计税
三、业务解构类模式
5. 业务外包
常见场景:物业安保、IT运维、客服中心等非核心业务
实施建议:选择专业外包商,明确SLA考核标准
6. 众包模式
典型应用:设计创意、软件开发等高技能零散任务
平台案例:甜薪工场覆盖远程自由职业者
四、新型平台化模式
7. 共享员工

行业实践:酒店业通过智工云平台跨企业调配人力
价值:缓解淡旺季用工失衡,提升人效30%+
8. 任务众筹
特征:单次结算的碎片化工作(如促销导购、数据标注)
风控要点:通过快薪宝等平台实现合规结算
五、财税优化类模式
9. 灵活用工平台结算
收费方式:
按交易比例(5%-20%)
固定费率(单笔500元起)
订阅制(月费1000-3000元)
推荐平台:比安灵工(全流程风控)、薪福多(税务筹划)
10. 综合工时制
审批要求:需向劳动部门申请(按季/年计算)
适用行业:制造业淡旺季、外贸订单波动企业
红线:年总工时≤2000小时,加班费1.5倍
选择建议
劳动密集型:优先劳务派遣+业务外包
高技能需求:采用众包+远程兼职
成本敏感型:考虑非全日制+共享员工
> 最新政策提示:2025年多地试点灵活用工白名单制度,建议通过国资平台(如比安灵工)确保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