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务派遣
第三方公司招聘管理员工并派往用工单位,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如制造业订单高峰期补充人力),但派遣比例需控制在10%以内。
2. 非全日制用工
每日工作≤4小时且无需缴纳五险一金(仅工伤保险),常见于餐饮半日制服务员、商超理货员等场景。
3. 自由职业者
独立设计师、程序员等通过平台接单,不隶属固定企业,适合IT开发、UI设计等阶段性需求。
4. 短期项目合作
针对特定项目(如软件升级)临时组队,项目结束即解散,成本比全职团队节省40%以上。
5. 远程工作
全球范围招募人才居家办公,企业可降低办公成本,常见于设计、咨询等行业。
6. 兼职用工
学生或职场人利用碎片时间从事外卖配送、促销等,平台智能匹配高峰需求(如节假日咖啡店兼职)。
7. 业务外包
将非核心业务(如物流、客服)整体外包给专业公司,典型案例如制造企业外包物流配送。
8. 实习生计划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技术工种,实习期满双向选择转正,多用于制造业后备人才储备。
9. 共享用工调剂
通过平台跨行业调配劳动力余缺,如“龙零工”平台帮助TCL等500余家企业降低季节性用工成本。
10. 数智化零工服务
主导的公益性平台(如龙岩市)整合支付与税务系统,实现“发布即上岗”的15分钟就业圈。
这些形态共同构成了灵活就业的“蓄水池”,既满足企业弹性用工需求,也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创收路径。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