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仲裁指南必看避坑

一、劳动关系认定关键

1. 警惕"兼职变全职"陷阱

即使签订劳务合同,若存在固定工作时间、接受考勤管理等"规律性用工"特征,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建议保留工作安排记录(如排班表、例会通知)证明实际用工性质。

2. 实习协议需明确条款

实习岗位应与学生专业相关,避免被认定为"廉价劳动力"。协议中"伤亡自负"等免责条款无效,企业需购买实习责任险。

二、证据收集要点

1. 电子证据固化

  • 工作沟通记录需保存原始载体(手机/电脑),微信记录应包含对方身份信息
  • 重要证据(如辞退通知)建议通过区块链存证或公证
  • 2. 工资与考勤证明

  • 工资转账需显示公司全称,现金支付需索要带公章的工资条
  • 考勤记录应截图保存(含公司LOGO界面)
  • 三、仲裁程序避坑

    1. 时效与主体

  • 仲裁申请需在权利受侵害1年内提出
  • 被申请人应填公司全称而非个人(如"XX科技有限公司"而非老板姓名)
  • 2. 请求事项规范

  • 单位辞退主张2N赔偿金,个人离职主张经济补偿N,切勿混淆
  • 举证期内可申请变更请求,超期可能需重新立案
  • 四、特殊场景处理

    1. 退休返聘人员

    虽不构成劳动关系,但工作中受伤仍可能被认定工伤,建议企业购买商业保险

    2. 灵活用工争议

    平台用工需注意:

  • 接单记录需能证明实际用工主体
  • 工资通过平台发放需保留完整流水记录
  • > 提示:遇到复杂情况(如第三方代发工资),建议提前咨询劳动监察部门(12333)或专业律师。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