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机遇

一、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

  • 国家层面: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政策衔接,推动"互联网+"居家就业模式发展。2025年新政策明确落实创业税收优惠、灵活就业社保参保等支持措施。
  • 地方实践:如盐池县通过发放自主创业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组合措施,今年已帮助108名残疾人就业;宜宾市"十四五"期间投入4500余万元,对4.2万余人次灵活就业残疾人给予资金补贴。
  • 二、新业态就业渠道拓展

  • 数字经济领域: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有声书演播等成为热门方向。例如兴庆区视力残疾人李广兰通过快手直播实现居家创收,通辽市已在新业态企业安置191名残疾人就业。
  • 平台化服务:如"光彩上合就业平台"通过智能匹配系统连接企业弹性用工需求,提供项目制、季节性等灵活岗位;通辽市建成电商孵化基地,带动129人次灵活就业。
  • 三、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创新

  • 培训模式:开展电商直播、非遗技艺等实用技术培训,通辽市累计培训7452人次;部分地区实施"送训入乡"农村残疾人培训计划。
  • 服务机制:建立"政策宣讲+岗位定制"联动机制,通辽市通过招聘会服务850人次;科左后旗等地的就业帮扶中心提供"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 四、典型就业模式案例

    1. 居家就业:宁夏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支持残疾人居家从事手工制作、网络创业

    2. 辅助性就业:宜宾市建立14所辅助性就业机构,帮助300余名重度残疾人就业

    3. 社区就业:圆通"圆梦家园"快递驿站在通辽实现旗县全覆盖

    当前发展趋势显示,残疾人灵活就业正从传统代工向知识型、创意型转变,人力资本价值日益凸显。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参考信息

    精心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