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法缩小税基
1. 规范收入确认
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避免提前或虚增收入。例如延迟发货或服务时间,合理递延收入确认。
区分兼营业务收入,避免从高适用税率。
2. 充分列支成本费用

确保取得合规发票(如采购、差旅费用),避免因凭证缺失导致扣除不足。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合理归集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等,最大化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二、降低整体税率
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一般企业25%)。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时,税率可降至5%-10%。
地区优惠:在西部、经济特区等区域设立企业,享受地方性减免。
2. 业务分拆与重组
通过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主体(如核定征收的个体户)。
对接近小型微利标准的企业,可拆分业务或资产以符合条件。
三、优化财务与业务流程
1. 折旧与摊销策略

选择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前抵减利润。
固定资产分类管理,优化折旧年限。
2. 费用转化技巧
餐饮费:按用途分类入账(如职工福利、差旅补助),避免全部计入业务招待费(扣除限60%)。
广告宣传费:部分业务招待可转化为宣传费(扣除比例更高)。
四、国际与供应链筹划
1. 跨境税务安排
跨国企业可通过利润分配、转移定价等方式优化全球税负。
2. 供应链管理
优先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票的供应商,确保进项抵扣。
灵活用工平台解决无票支出问题(如居间费)。
注意事项
合规性:所有筹划需符合税法规定,避免偷漏税风险。
动态调整:关注政策变化(如2025年小型微利标准可能调整),及时优化策略。
如需具体案例或行业定制方案,可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数据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