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开发票问题
部分平台通过虚构用工场景,为受票企业虚,涉及金额动辄数亿元。例如福建19家平台涉嫌虚开金额达200亿-300亿元,波及8000余家企业。
2. 资金流与发票流不匹配
企业若通过现金发放报酬或未规范代扣税费,易被认定为财税不合规。部分平台甚至成为“洗钱通道”,通过虚假用工拆分薪资避税。
1. 撮合交易型 vs 参与经营型
2. 滥用外包服务
将高管等非灵活岗位纳入外包范围,导致业务合理性存疑。例如上海某企业通过平台拆分薪资避税,最终责任人被判刑。
1. 政策收紧与专项打击
多地开展联合稽查行动,如福建、上海等地已对灵活用工平台进行重点排查。动态费率调整、智能风控等机制逐步推广。
2. 刑事责任高发
虚罪是主要刑事风险,涉案人员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及罚金。
1. 职业伤害保障不足
尽管南昌等地推出补充工伤保险(报销比例70%-90%),但全国覆盖仍不均衡。
2. 平台服务碎片化
传统零工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未完全解决,部分劳动者仍面临维权难。
1. 企业端
2. 平台端
灵活用工的规范化需、平台、企业三方协同,未来政策将向“精准覆盖、智能风控”方向升级。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