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模式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也伴随显著的税务风险。以下是基于当前监管实践的核心风险点及合规要点解析:
一、主要业务模式与风险特征
1. 参与经营型

平台直接承接企业服务后分包给个人,需代扣个税并全额开票。风险集中于虚增业务量、虚构交易套取发票,或虚假申报个税。
典型案例:上海某公司通过支付6.8%开票费虚构用工,被认定虚开专票罪。
2. 中间服务型
平台作为中介提供结算服务,需区分服务费与劳务报酬。常见风险包括:
将劳务报酬违规转为经营所得,适用低核定征收率;
未按实际业务类型代扣个税,导致税基侵蚀。
二、高发风险场景
1. 资质缺陷
无委托代征资质的平台违规开票,企业可能面临连带责任。
2. 资金回流与虚假交易
平台配合企业伪造用工记录,通过资金回流完成虚开链条,涉案金额常达数亿元。
3. 税收洼地滥用
利用海南、横琴等地区核定征收政策避税,但面临政策清理风险(如应税所得率5%优惠需真实业务支撑)。
三、合规应对策略
1. 企业自查要点

验证平台资质(委托代征文件、完税凭证);
留存用工合同、考勤记录、服务成果等真实性证据链。
2. 平台优化方向
采用“支付即开票”技术(如龙岩“龙零工”模式),实现交易流、发票流、资金流三合一;
建立动态风控系统,监控异常交易(如单日高频小额支付)。
3. 争议解决预案
收到稽查通知后,45日内补税可免滞纳金;
涉及反避税调查时,重点准备同期资料和可比性分析报告。
四、行业趋势警示
2025年多地开展灵活用工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过票洗钱”“财政返还套利”等行为。建议企业优先选择与合作平台(如公益性“龙零工”模式),并定期进行税务健康检查。